从厨那些年,我见识过不少让人“心里一紧”的烹饪方法,有正派的,也有邪门的。
记得有年冬天,一位老师傅来我铺子里闲坐,正好碰到我炖肉没盖锅盖,他眉头一皱,给我扎扎实实上了一课。
“后生娃儿,炖肉不盖盖,香气跑光光,肉还紧到炖不耙。盖子一扣,蒸汽回锅,省火省时肉更糯。”
听了这话嘛,我先是恍然,再是惭愧,最后觉得手脚都不晓得咋个放了。
老师傅把看家本领都掏出来了,你说这盖子我是盖还是不盖嘛。
愣了片刻,我赶忙把盖子找出来盖严实,等到肉耙了揭开,那香气扑鼻,软糯入味,才晓得前辈没得虚言。
要是早先一直敞到炖,水汽跑完,香气散尽,再好的肉也炖不出那个巴适的魂来。
肉敞到炖,可惜。但要是师傅有心“盖”它,算得是灶台高明的“巧安排”。
当“旺火”遇上“严盖”时,会让紧实变得软糯,寡淡变得醇厚。
学艺之前,我以为炖肉嘛,火大就行,盖子无关紧要。
有很长段日子,我都觉得“火候”和“盖子”不相干,两样凑一起也翻不起浪,火猛与盖严的搭配显得多此一举。
直到有回炖蹄膀,盖子滑落了没注意,炖了半天肉还是硬的,重新盖好焖透,出锅耙糯脱骨,满屋飘香,隔壁邻居都闻到香味找上门。
学厨之后,专心钻研门道,这盖子与肉香那层纸才被我捅穿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盖盖是香气的“门神”肉汤的精华,水与味各占半边。
拢不住水汽,香味很难聚集拢,所以炖肉的头一步,是锁水聚香。
小火慢煨,文火细炖都是聚香好手,而被我们小看的锅盖,也是功臣。
盖子和蒸笼类似,有“物理”锁香的本事。因为自身的密闭性,在水沸汽腾之后,能把想溜的香气分子统统关回锅里。
同样是保水大将,还能留住汤的浓和稠,帮肉味扎稳根基。
换句话说,好比屋里炖肉,有人帮你把门窗关严实,香气跑不脱,走的时候还让汤头更浓郁醇厚。
文火,汤汁,时辰和盖子在聚香的同时,都能提升味道层次。
照到早前讲的“滋味叠加道理”,多一道锁,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。
尤其在炖煮本身味道清淡的食材时,一个严丝合缝的盖子,作为拢住香气的关键一步,顺便又保住了原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盖盖也是温度的“管家”炖肉这事除了散香还有个麻烦——温度不稳。
温度不稳当呢,因锅而异,有灶火一跳一蹦,有锅子厚薄不均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温度起伏,对炖肉来说,都是坏事。
“盖盖”正好就是稳温的管家,原因有三:
1. 盖子形成密闭空间,减少热量散失,让锅内温度更均匀恒定,火力效率更高。
2. 压力微增,盖严实后锅内产生微压,水沸点略升,穿透力更强,肉纤维更易软化。
3. 盖,不光是块板,很多讲究的砂锅盖子设计也巧妙,例如拱形盖,能让冷凝水珠均匀滴落,滋润食材。
温度在炖煮锅里,算是个调皮娃儿吧,火大容易焦底,火小半天不滚,想稳住全靠经验盯。
而且还得是几样配合才得行,先是选对火候,再是锅子保温性要好。
但锅上有个盖严的盖子时候,情况就不同了,咕噜咕噜炖的时候,热量就被管住了,温度就更难忽上忽下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盖盖还是“糯”的推手有些肉,天生就费火费时,倒也不全是肉的错,主要是纤维紧实不易耙。
锅盖这位老伙计,成了我家对付“犟肉”最得力的推手
啊,不对,最得力的帮手。
拢住的热汽,持续浸润肉质,让干柴的口感消失,更快地炖软炖糯,省下了柴火和守候的功夫。
特别是牛腩、老鸭这种难炖的货,盖紧盖子焖,效果立竿见影。
老话里头就讲明白了,“紧锅粥,慢锅肉”,盖子盖严实了,慢火才能煨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用盖的讲究除了普通锅盖,高压锅盖、密封性好的砂锅盖,都有锁温聚香的效果。
不过家常炖肉最常用也最稳当的,还得是普通锅盖。
用盖子时候,也得注意点门道,盖要严实莫漏气才行,否则效果大打折扣。
炖肉的时候,水滚下料后,盖紧盖子,转成文火,让蒸汽在里头循环。
红烧肉快收汁了,怕敞干锅,盖子也得虚掩着留缝防溢。
而且,注意火候。火太大盖太严,汤容易扑出来;火太小盖子松,汽又拢不住,这个时候,炖的效果,在很多人尝来就打了折扣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