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封建时代,帝王通常被视为“真龙天子”,他们的地位高高在上,是仅次于天神的存在。皇帝肩负着君权神授的重大责任,但如果一个皇帝亵渎神灵,后果会如何呢?
商朝末期的纣王便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。他公然赞美女娲,还表示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的后宫妃子。这种言辞显然是对神灵的亵渎,打破了皇帝与神灵应有的神圣距离,因此激怒了女娲。尽管女娲心生不满,但由于皇帝的命运与国家运势紧密相连,她也无法轻易加害纣王。
商朝末代的纣王,是一位极其特殊的帝王。其统治下的纣王,无恶不作,纵情享乐。他让肉制成林、用酒池填满宫廷,沉迷于女色,甚至命令百姓献上美女作为妃嫔。这个皇帝肆意妄为,毫无廉耻。然而有一天,纣王外出打猎,因众人疲惫不堪,他下令休息片刻。当他们停下来时,眼前有座破旧的女娲庙,于是纣王决定暂时停留片刻。
展开剩余82%这座女娲庙显得破败不堪,庙内弥漫着岁月的尘埃。桌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,墙上陈旧的画像也早已褪色。纣王的随从们立即开始清理庙内,为纣王腾出一处干净的休息空间。就在众人四处打量时,他们注意到墙上一幅美丽女子的画像。纣王一见画像中的女子,眼睛都不由自主地亮了起来。对他而言,宫中三千佳丽也远不如眼前的女子,丝毫没有放过的念头。纣王立即询问画像中的人是谁,得知这竟然是女娲的肖像。
众所周知,女娲不仅是神话中的创世神,更是代表了人类的造物主之一。可纣王显然并不在意这些,他只在乎外貌之美,甚至不惜冒犯神灵。此时,有一个臣子恭维道:“大王如此喜爱这女子,何不命人将她容貌相似的美女招入宫中?”纣王觉得此策甚妙,便下令将女娲的容貌细心记下,并命人刻画。
纣王心中涌动,随即吟诵起一首诗:
“凤鸾宝帐景非常,尽是泥金巧样妆。
曲曲远山飞翠色,翩翩舞袖映霞裳。
梨花带雨争妖艳,芍药笼烟骋媚妆。
但得妖娆能举动,取回长乐侍君王。”
这首诗随即被刻在了女娲画像旁。当纣王与随行的臣子们休息片刻后,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庙宇。恰巧,女娲也在这时回到了庙中,她看到墙上的诗句后,怒火中烧。
女娲读完诗后,怒不可遏。一个凡人竟敢如此调戏神灵,简直是亵渎!她瞬间便想拔剑将纣王斩杀。然而,女娲心生迟疑。她计算了一下,发现纣王的时运并未尽,商朝的国运尚在,他的命运还未到尽头。所以,女娲虽然愤怒,却也未立即动手。毕竟,皇帝的气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,纣王曾有过一段较为明智的治国时期,曾是商朝的英主,朝政有序,后宫也有贤良之妃。因此,女娲决定暂时放过他,但也意识到商朝的覆灭不过是时间问题。她知道,只需要适时施加一些“帮助”,纣王必定会走向灭亡。
在古代,女子的美貌往往被形容为“神女下凡”,而狐妖则代表着妖艳之美,且带有贬低之意。苏妲己便是狐狸精的化身。女娲深知纣王对美色的执迷,便决定派苏妲己来迷惑纣王。苏妲己,原本是纣王征战中所得的战利品,在狐妖附体后,她变得异常美丽。女娲赋予她一个重要使命——用美色迷惑纣王,促使商朝走向灭亡。
苏妲己凭借她非凡的美貌,很快便深得纣王宠爱。自从得到苏妲己后,纣王愈加昏庸无道,彻底放弃了对朝政的关注。朝中的忠臣纷纷前来劝谏,但纣王根本不听,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了苏妲己,为了取悦她,他毫不吝啬,甚至为她建造豪华宫殿。
然而,狐妖终究是狐妖,长久的沉迷也让纣王的国家运势逐渐走向衰败。与此同时,姜子牙这位隐士高人察觉到天象异动,意识到某些不寻常的事情发生。姜子牙的好友比干是商朝的忠臣,曾辅助纣王治理国家。他向姜子牙透露了苏妲己的秘密,姜子牙一算,发现苏妲己竟然是九尾狐妖。比干得知真相后,决定铲除苏妲己。
比干的第一步便是纵火焚烧了轩辕洞,剥下了狐狸的皮毛,做成衣物。苏妲己回到洞中,看到这一切,愤怒异常。她知道比干已经向她发起了挑战,而纣王却依旧沉浸在个人的奢华之中,对国家的动荡视若无睹。
为了彻底除掉比干,苏妲己联合国师,通过伪装生病诱骗纣王决定取比干的“七窍玲珑心”。比干虽深感痛心,却知道这只是苏妲己的阴谋。幸运的是,他的朋友姜子牙为他准备了一道符咒,确保即使失去心脏,他依然能活下来。最终,纣王命人剖开比干胸膛,取出心脏,苏妲己看着这一切,心满意足。
然而,比干尽管失去了心脏,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。当他走出宫殿时,苏妲己愣住了,她意识到有一股力量在暗中保护比干。于是,她伪装成一个卖空心菜的老妇人,劝比干不要相信女人的话。比干在无意中询问了老妇人“菜无心能活,人一样吗?”老妇人回答:“当然不能。”比干倒地而死。
得知比干死亡后,纣王心中闪过一丝愧疚,但已经为时过晚。商朝的运势已尽,纣王最终死于战乱,女娲虽然没有亲手杀死纣王,却得以在他灭亡时得到报复。
比干的死亡意味着商朝的彻底覆灭,女娲的心头之恨也终于得以报复。尽管她曾想亲自杀纣王,却也只能通过这场命运的推演来完成她的愿望。自古以来,忠臣的结局往往难以善终,纣王的昏庸与专制,也使得商朝的覆灭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